top of page

北美校友捐款感言

莊朝義 原研68級

我在台灣住了二十八年 只有一年做事, 其他都是靠政府的照顧 .出國後就留在海外. 自覺有負台灣人民的培養, 因此每年都會捐一點錢給台灣的學校.我會繼續這樣做 希望錢數會越來越多.

我對理財投資一竅不通 ,錢投下去了不僅沒賺老本也沒了. 近年校友会金融組黃崑山等幾位成員幫忙很大, 他們提供的消息真的是有用 .我會遵守黃兄成立金融組的信念:賺了錢 部分捐給學校

林國瑞 原研68級

時光飛逝,真難以想像從清華大學畢業至今己超過五十年。我也己成七旬老翁。回顧過往的一生,清華大學九年的時光確是有很多值得回憶的片段。清華有值年校友的傳統,每逢畢業十週年就是值年校友。大家也趁值年的機會設法募集一些資金回饋母校。記得畢業十週年時,大家都還在打拼階段,財務負擔較重,無法募到大筆資金回饋母校做特殊的用途,只能有零星的捐款。往後每逢值年,我們班上都會視學校的需要及大家的財力捐一筆基金供母校做特殊的用途。如NE69 演講廰就是我們四十年值年時所捐獻。
 

在北美洲的海外校友如何捐款給母校一直是個問題。如果所捐的款項能夠節稅將是一個很大的誘因。經由Give2Asia 這個nonprofit organization 的捐款平台可節稅,但手續費較高。以往如果是平時的小額捐款,在手績費與節稅的權衡中我們就將錢直接滙回台灣,由在台的同學轉交。至於值年捐款,由於金額較大就經由Give2Asia 這個平台。
 

去年適逢我們五十年值年,大家想找出一個最佳的捐款方案。我們大部分同學皆已退休,己無薪資收入。唯一的收入來源是social security, IRA 或pension. 由於去年稅法修改,standard deduction增加,中產階級很難再用 itemized deduction 的方法來節稅。但是我們在稅法中找到一條適用於70 歲半以上年長者的節稅方法,即QCD(Qualified Charity Distribution).
我們值年的捐款要趕上校慶之前送達。去年三月間北美清華基金會適時得到IRS 的批准,成為QCD 適用的捐款平台。北美清華基金會是由熱心的校友義工們所組成的。其手續費遠低於Give2Asia,所以就鼓勵大家利用QCD  透過清華北美基金會捐款給母校。

 

以上的些許捐款經驗希望能對今年五十年的值年校提供些微的幫助。
謝謝清華北美基金會所有義工們的無私奉獻。
以下的link 是QCD 的相關資訊
https://a.msn.com/r/2/BBUCyGx

黃秋明  數學77級

離別母校四十餘年, 去年年底終於得以回到闊別已久的校園. 光復路兩旁商店林立,與當年記憶迴然然不同,幸而餃子大王依舊在,總算找回些記憶。

夜宿清華會館,晨起即到成功湖. 兄弟看來湖光依舊迷人。不過校友總會希望能淨化水質, 豐富生態環境, 活化成功湖。除了梅園,成功湖外,也有新的景點,如巨型葉子藝術裝置,奕園等,還有一座清華土地公. 除了校園的建設,對在校同學也留下良好印象. 從餃子大王沿著光復路走到校門,詢問一對情侶同學如何到清華會館. 他們説車子十分鐘就到,要不然就陪我們走到該轉彎的地方. 到了轉彎處又碰到一位工工系的新生,他也陪我們走到會館! 對在校同學的禮貌親切,留下良好印象。

除了校園的建設發展外,更有成就的是軟體方面, 如僑生及港澳生入學單獨招生,兩岸暑期專題交流,陸港澳學期交換,出國交換生計劃,等等擴大提昇在校學弟妹視野的計劃. 另外更有意義的還有旭日計劃,幫助窮苦人家優秀子弟.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這些有意義的計劃,需要校友們大力支援,才能培養出經得起考驗的清華子弟!


去年很艱辛成立北美清華基金會,其目的就是協助母校發展. 這個基金會方便了北美地區校友回饋母校,它是美國稅務局核準的獨立組織, 501(c), 由北美各地義工校友運作,目前是第二屆. 一日清華人,終身清華情. 除了希望校友捐款外,更重要的是校友參與基金會. 先求了解運作,再進而參與活動. 如此薪火相傳, 確定基金會永續發展, 母校得以更加壯大。

張永賢  核工 89級

我是核工89級,現在在華府地區工作。去年(2019)年初,同班同學在麻省理工學院服務的胡玲文,找我要在30值年(畢業30年,就是2019)做件事回饋母校。她在教育界有感學生若能出國發表研究成果,對這學生將來和國際接軌有很大的幫助。她提議我們捐款給母校,提供獎助金支助核工系(現為工科系)學弟妹的出國發表研究成果。我很贊同她的想法。玲文和系主任溝通了我們的想法,同時也找在加卅的同學鄭乃碩。我們成立一個抛磚引玉三人小组,希望能有更多班上同學加入行列。


有趣的是,我們三個人在美國用了三種不同方法捐款给母校。玲文是急先鋒。她告訴我,她己透過GiveToAsia捐了款。因我之前有用GiveToAsia的經驗,我告知高手續費(7%)和款項滙出之後,一切by-faith的考量。我提到了清華北美基金會將成立。成立後將提供北美校友捐款给母校的服務。玲文後來加入北美基金會理事行列,為北美校友服務。


我選擇了從我的銀行用國際電滙,直接滙款到母校在台灣銀行的帳户。這過程中,因有和工科系相關人員用Line和電子郵件連络,滙款不久後,我就收到系上的通知,確認收到了我的滙款。
乃碩選擇用母校帳户接受的信用卡捐款。這應是我們三個不同方法中,手續費最划算的。
北美基金會成立運作之後,方便了北美校友捐款给母校的手續,也给也捐款人一份安心。國琳學長帶頭成立北美基金會,是功德一樁。


每當我看到清華人在國際競賽得獎,都由衷的高興,因為我也是清華一份子。華府"老"校友回台拜訪母校回來後,經常講到的是校園多了許多建築,和走在校園中,感受到母校的蓬勃發展。一些華府校友也訝異新任的華府校友會會長是人類學系,一個以前没聽過的科系。和華府的年輕校友互動,瞭解到每個校友都非常優秀。這些種種都是母校致力於提供多元化教育和提升教育品質和國際競争力的果效。這讓我一想到我是清華大學畢業的,走路都有風。


做父母的總希望他們的子女在成長的路上多幾分順利,少幾分崎嶇。做學長姊的若有同樣為人父母的心意,貢獻母校讓學弟妹在專業發展上多幾分順利,少幾分崎嶇,這對新校友在事業的成就和母校的永續發展絕對是一大助力。父母以子女的成就為榮。學長姊亦引學弟妹的成就為榮。
已在事業上立足的校友,希望這篇文章能激起您的共鳴,有同樣的看見。幫助母校,讓學弟妹在專業發展上多幾分順利,少幾分崎嶇。幫助母校和學弟妹有更好的明天。

ABOUT US

NTHU NA Foundation is an IRS approved 501(c)(3) tax exempt non-profit organization to support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in research and education to improve the world today and in the future.

ADDRESS

777 Alexander Road, suite 102, Princeton, New Jersey 08540

FOLLOW US
  • Facebook Social Icon
  • Twitter Social Icon
  • 國立清華大學即時影像
bottom of page